當三歲的小女孩對爸爸說:Daddy, I am sorry….

這是一個關於三歲小女孩與爸爸和解的故事。

上週四,我帶著五歲的小外甥,到心地工作室旁的草地玩耍。
小外甥是個外向小男孩,多話,活潑,不怕生。
我們踢了一會球,有點兒悶。
我提議,不如一起撿草地上的小石頭。

小男孩一臉認真,把草地上大大小小的石頭都撿了回來,小心翼翼地放在一起。
風大了,他還擔心會把小石頭吹走,叫我用圍巾保護好。

不久,一位爸爸帶著三歲小女孩出現,粉紅色的衣裳、帶著泡泡槍和滑輪車。
很快的,我們就和小女孩玩在一起了。
一起踢球、撿石頭、玩滑輪車。

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要離開的時候。

當我們和小女孩說要離開,小女孩卻不高興了。
她先搶了小外甥的石頭,跑到老遠丟掉。
我們撿回來之後,她又搶了另一塊,硬拿著不放。

小女孩的爸爸開始意識到女兒在發脾氣,
便溫柔的命令她,把石頭還給我們。
可她怎麼都不願意。

僵局一直持續了幾分鐘,小女孩的爸爸由耐性說理,到語氣開始強硬起來。

「不可以拿別人的東西!」
「你嚇壞哥哥姐姐了!」
「這樣很不乖!」

可是責罵並沒有讓小女孩停下來,
她在爸爸的懷裡哭得更厲害,扭動起來,爸爸更控制不了她。

我直覺小女孩不是真的想要小石頭,只是不捨得我們離開。

看到小女孩的委屈,好像也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影子。

或許,我們就是同樣被誤解長大的,被否定長大的。
或許,我小時候也是因為這樣而誤解老媽,覺得老媽不愛我。
或許,是因為這樣我花了三十多年生她的氣。

我拿起一點勇氣,介入了小女孩和爸爸之間的爭持,伸手拉著小女孩,並對她說:
「妹妹,我知道你是難過,你是太喜歡哥哥,捨不得他走嗎?」

小女孩還是哭,然後又拿走了一塊小石頭。

我對小外甥說:
「妹妹捨不得你,可以抱抱妹妹,say goodbye 嗎?」
小外甥聽完之後,點點頭,便上前抱著小女孩。

小女孩慢慢冷靜下來,跑回爸爸懷裡,雖然還一直哭,但沒有再堅持要小石頭。
爸爸也沒有再責怪她,而是溫柔地抱著她,由著她哭。

小外甥小心翼翼地收拾好小石頭,跟小女孩道別;我們答應下週四再來,給了她最後一個擁抱。

在我們轉身要走的時候,看到小女孩低泣著,一臉抱歉對著爸爸說:
「Daddy, I am sorry….」

然後,我聽到爸爸沒有一點責怪的語氣,溫柔而帶歉意的說:
「No, you don’t have to say sorry…..」

那一刻,愛在父女之間流動。
所有東西,都化解在互相理解之中。
如果,我們懂得情緒;
如果我們懂得情緒背後,其實充滿了愛;
療癒便能發生在任何場地,任何時刻。

我的淚也在眼裡打轉,像是看見小時候的自己和父母的和解。
也為這對父女的愛而感動。

回到工作室,吃完飯,小外甥拿起撿回來的石頭,嚷著要放在我們工作室的白石堆擺設裡。

我這才明白,原來小外甥見我們有很多白色的石頭,以為我們很喜歡石頭,所以,堅持要拿回來送我們。

我突然感到慚愧 -「檢石頭」當初不過是任務心態,讓小男孩有事可玩;想不到小孩不只認真對待,還為想出這個餿主意的舅母設想。

最後,我把小石頭都洗乾淨,放在窗台和陶石小青蛙一起,把小外甥的愛留在了工作室。